和平 [切换站点]
大都市圈
地下铁生活圈
同城头条  >  规化  >  聚焦天津市2024年民心工程 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汇报工作进展
聚焦天津市2024年民心工程 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汇报工作进展
昨天 23:35   浏览:36   来源:天津便民网

【专题报道】天津广播电视台《百姓问政》节目

  点击观看本期节目视频回放

津云新闻讯: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各项任务进度如何?本期《百姓问政》节目邀请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的负责同志,共同向群众汇报各自承担的民心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主持人:2024年天津要建设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6个新建和改造标准化菜市场,目前这项工程的完成情况如何?

市商务局局长 孙剑楠:截至目前,在市区两级商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10个高质量“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经全部建设完毕。便民生活圈小程序开发、菜市场智慧化提升、便民市集等33项重点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另外6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的菜市场也已经建设完毕,都已经开业运营。

主持人:高质量便民生活圈应该怎么去理解?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市商务局局长 孙剑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居民从家里步行15分钟,周边要满足买菜餐饮等基本消费需求和文化休闲娱乐等品质消费需求。2024年从全市遴选了10个基础相对比较好的生活圈进行整体业态提升,让居民群众有更好的消费体验。比如河西区的南北大街和气象台路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开发了便民生活圈的小程序,居民通过登录小程序,就能清楚知道在生活圈内每个业态的布局和每一个网点的具体情况,让居民们能够找得到用得好。

主持人:在原有基础上,有没有针对一些特定区域新建高质量生活圈?

市商务局局长 孙剑楠:2024年10个高质量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行“一圈一策”。比如天开园“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根据周边居民和入驻企业职工人群做了定向分析,发现这些人普遍比较年轻,收入相对较高,对品质消费的需求也比较旺。针对这种情况,围绕着天开园的核心先导区,在开业之初对接了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商业业态。到目前为止,商圈里除了中式西式的简餐之外,也有咖啡烘焙、文化礼品商店、健身运动等多种业态,总体上满足了周边大概3万群众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天开园入驻的员工,整体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河西区挂甲寺街新城小区有哪些新的变化?

河西区挂甲寺街新城小区社区党委书记 张喆:挂甲寺街南北大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辖区范围内集合了提升改造后的新美菜市场、凯德mall商圈、海景商业广场、永辉超市、华润万家超市,还有挂甲寺街新城小区的养老服务中心,给居民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保障,特别是在2024年,挂甲寺街新建了卫生服务院,给居民在看病拿药方面提供了很大便利。

主持人:背后有什么意义?

市商务局局长 孙剑楠:从2004年启动“退路进厅”菜市场建设开始,商务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在空白点位补齐菜市场,便利新建小区的居民买菜购物。在这两年工作中,全市的标准化菜市场已经实现了城区全域覆盖。有些老的菜市场可能从环境上相对的差一点,设施上也出现了老旧,所以2024年新建菜市场4家,改造提升菜市场2家。

主持人:具体改造了哪些方面?

市商务局局长 孙剑楠:一是环境的提升,比如2024年南开区天食便民菜市场是一个老的菜市场,设施比较旧了,市场经营主体就进行了新一轮的投资,外立面、外围环境、内部导台都做了新的提升。另外是业态的丰富,商务部要求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的生活,2024年特别在这些改造提升菜市场当中,增加“小修小补”业态。第三是智慧化的赋能,让菜市场都开发新功能,比如线上下单送货到家,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主持人:2025年还有哪些工作安排?

市商务局局长 孙剑楠:2025年会听取各区商务部门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意见,进一步研商。目前考虑新建6家菜市场,提升改造3家菜市场。准备打造20个高质量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13个行政区,141个社区,63万的群众。总的说来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差距补短板,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扎扎实实推进好民心工程任务。

主持人:市文旅局承担的三项民心工程任务,截至目前完成情况怎么样了?

市文旅局副局长李茁:2024年市文旅局有三项民心工程,其中第一项就是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从4月份到6月份共完成了246场演出,涵盖了天津市的22个专业剧场。同时还组织了市民文化艺术节,推出了52个大项的群众文化活动,达到了2800多场。另外和演艺集团推出了文化惠民卡,2024年发放了11万张,2024年民心工程的惠民工程任务,到现在都已经圆满完成了。

主持人:演出季的亮点有哪些?

市文旅局副局长李茁:2024年有很多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性的文艺演出。还邀请到了法国圣马可的童声合唱团来到天津来演出,在下半年也精选了在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些重磅演出来到天津,杨丽萍的舞剧《孔雀》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剧目,给广大观众们带来了非常震撼的视觉享受。

主持人:2024年文化惠民卡的发行种类和数量情况如何?

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市场营销主任 任博:2024年天津文化惠民卡主要分为5种类型,金卡是充值200元补贴200元,普惠卡充值100元补贴100元,还有的戏曲卡、学生卡和郊区卡。到目前为止,发放的天津文化惠民卡总计超过了11万张次,总数大概在14万。目前除了戏曲卡已经售罄之外,另外4种卡还可以在线下的票点和线上的天津演艺网办理。

主持人:2024年市民通过文化惠民卡都观看了哪些重磅的演出呢?

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市场营销主任 任博:2024年通过文化惠民卡销售演出近万场,包括国有文艺院团新生产的一些重点剧目,比如天津人艺跟吴京安老师合作创排的《赶大营》。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优秀的引进剧目,也体现了天津文化惠民卡发行的初衷,让天津观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品演出。

主持人:您2024年都观看了哪些重磅的演出?

市民 闻夕言:我大概观看了130余场的演出,以前跑到全国各地去看演出,2024年真正做到了在家门口看演出。刚才两位领导介绍的很多剧目我都看过,包括引进的剧目、《摇滚莫扎特》《猫》,这些都是我看过的非常优秀的作品。同时我觉得2024年特别好的一点就是演出剧场遍布了天津的各个区域。从之前主要在和平区、河西区看剧,2024年在河东区的棉3创意街区小剧场,河北区的曹禺剧院都有不同的演出上演。同时2024年天津也有了自己的沉浸式演出,以前去看其他城市的演出,现在北京、上海、山东的观众来天津看沉浸式演出,比如我非常喜欢的张园在2024年新推出的《宋美龄耳环丢了》,天津人艺2024年新创排的《我,不一样的柴火》,这个剧2024年演了11场,我总共看了9场,真的非常喜欢这种天津文化和市民艺术的输出。

主持人:对2025年的剧目有什么期待吗?

市民 闻夕言:2025年希望能更多引进一些音乐剧,2024年引进的音乐剧,包括《杨戬》《南墙计划》,很多都是首次来到北方,或者是在巡演中首次来到天津,受到了很多天津观众朋友们的欢迎,有文汇卡这样惠民政策的加持,剧场的上座率也在不断提升。

主持人:这些剧目能安排上吗?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李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演出,可以让天津整个演出市场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繁荣。相信2025年会有更多的名剧名角和重磅作品登陆天津。特别推荐天津人艺以利顺德饭店为历史背景创排的《津门大饭店》,这部剧在创排舞台剧版本的同时,也在创排利顺德饭店沉浸式版本。民心工程会继续深入践行文化惠民,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主持人:全民健身内容非常丰富,目前的完成情况怎么样?

市体育局局长薛辉:2024年民心工程涉及到体育工作的内容和任务,一是投入体育彩票、公积金8900万元,提升新建了体育设施730处,主要包括新建的足球、篮球和排球的多功能运动场,还有社区户外的微型体育健身场所,小型的体育公园等等。2024年还在16个点位试点建设了室外智能健身房,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的智能化。第二项工作就是以“爱运动、爱健康、爱天津”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24年开展各级各类的群众性体育赛事6000余场次,这些赛事丰富了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也形成了很多品牌体育赛事,比如天津马拉松、海河龙舟赛、少年儿童体育节、“三八杯”体育赛事,包括村BA、村超等,这些赛事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群众喜欢参与的。2024年还举办了首届天津青年学生运动会,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热情。第三项工作就是开展了体育“三进”的活动,让体育赛事进街区、进景区、进商圈。同时举办了国际国内的体育比赛,体育赛事达到了20余场次,2024年还发放了促消费的惠民健身卡5万张,进一步打造了体育消费新场景。

主持人:农村地区已建成的体育设施有哪些亮点?

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 柴寿未:市体育局始终将建设乡村健身设施作为重要工作内容。2024年又将建设40个乡村健身广场纳入民心工程,现在已经完成投入使用。十四五时期,全市仅乡村健身广场就建设了将近300个,现在已经实现了乡村健身设施的全覆盖。

主持人:新建成的运动场地,居民们反响怎么样?

宝坻区新开口镇种西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红:从前的老百姓在大队的院里运动,只能跳广场舞,现在有了多功能运动场,每天吸引村里及周边村的很多群众来这里锻炼,今后要把多功能运动场作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积极地组织村BA篮球赛、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更上新台阶。

主持人:2024年第二次在天津市区举办马拉松赛事,整体效果和完成度怎么样?

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庞超:2024年是时隔十几年以后,重回市区举办马拉松的第二年,2024年天津马拉松的报名人数超过了12.3万人,相比去年增加了将近30%,充分体现了天津马拉松作为一个品牌赛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越来越多的跑友认可。2024年的马拉松赛事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达到了2.22亿,间接的增长达到了6.51亿。

主持人:2025年体育工作有哪些具体的安排?

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庞超:2025年重点有这么几项工作,一是要全面提升和改造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打造线上线下的百姓健身房,让百姓科学锻炼。第二是要深化体教融合,将继续开展少年儿童体育节,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赛事,真正让青少年通过体育赛事,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第三是要继续地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要让“体育搭平台,赛事做牵引,赋能文商旅,打造新场景”作为未来体育拉动消费的主要理念。同时要继续举办好2025年天津马拉松,打造1~2个体育消费的活力示范区,同时也要推出一批体育户外的健身新场景,推出体育旅游的精品线路,继续把“跟着赛事来旅游”这项工作搞好,促进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深度融合。(津云)


头条号
天津便民网
介绍
推荐头条